作者:Fairy,ChainCatcher
“买币”成了股市里便宜且快速的市值提拉手段。
美股“山寨季”热潮滚滚,上市公司主业成了陪衬,数字资产反倒变为新的市值发动机。
但问题也愈发尖锐:这场借币之名的估值游戏,市场真的会一直买单吗?估值逻辑:买币如何影响企业价值?
“买币”像是一场由情绪、流动性与叙事交织而成的估值偏移实验。
在传统估值框架中,企业市值源自其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结构、增长潜力与自由现金流等核心变量的综合定价。然而,这轮“买币潮”中,企业以持有加密资产的“财务性配置”行为,撬动了市场对其估值的再定价。
当企业将Bitcoin或其他主流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市场对其的估值便附加上了基于加密资产价格弹性与交易性预期的溢价倍数。换言之,企业市值不仅源自价值创造,还来自对“币价上涨”可能性的加杠杆式放大。
但这种结构,几乎是将“流动性叙事”置于企业经营之上,把财务配置异化为资本运作的主轴。短期提振,长期仍是问号
不可否认,进军加密的确具备短期刺激股价的能力。以汽车交易服务商Cango为例,该公司于2023年11月宣布进入BitcoinMining领域,斥资4亿美元购入50EH/s的算力资源,随即股价飙升280%。类似的,还有不少主营业务表现平淡、甚至深陷财务困境的公司,也试图借助“买币”叙事在资本市场寻求重估。(相关阅读:ETH、SOL版“微策略”潮起:币股双轮驱动的新型炒作剧本?)
我们整理了一批通过购入Crypto实现“币股联动”的上市公司股价数据:
因此,虽然“买币”策略能够在短期内激发市场热情,但能否转化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持续增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市场也难以真正认可那些仅凭一两次购币或模糊“持币计划”博取关注的跟风者。投机者开始卖了?
“买币拉估值”的故事在持续发酵,但一些核心玩家似乎在悄然获利了结。
Strategy,这套“无限增长”理论的提出者,其内部高管一直在减持手中股票$MSTR。据SecForm4.Com数据显示,自2023年6月以来,Strategy内部人士进入集中抛售期。Protos报道指出,仅过去90天内,高管累计出售股票总额已达4000万美元,卖出次数是买入次数的10倍。
当“买币”成为一种包装,一种市值工具,甚至一种避开基本面拷问的叙事外壳时,它也注定无法成为所有企业的“通关钥匙”。今天的市场愿意为“财务配置”买单,而明天的市场,或许就会回到了对增长与盈利的真实追问。
二级市场的买单,不一定是认可;更可能,是短线投机的筹码轮转。
免责声明:币股联动狂欢:当买币成为上市公司的市值速效药文章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其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加密货币市场极其波动,风险很高,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在投资加密货币之前,请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场和投资的风险,并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请遵循您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的规定。对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货币所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