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嘉年华,大会却已变质。
4月6日-4月9日,由万向Blockchain实验室与HashKeyGroup联合主办的“2025香港Web3嘉年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从2022年发布宣言后至今,这也是第三届嘉年华。从大会通稿而言,这场为期四天的行业盛会汇聚了近400位来自全球技术、金融、安全、娱乐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港府站台、规格颇高,展会面积也相比去年增加了50%,但从现场而言,除了第三日略有增加外,整体大会似乎人气欠佳。
据多位参会人士反映,整体人流相比去年与前年几乎腰斩,展位也只有100家不到,对比去年的超过150家显然有所收缩,对比去年新加坡Token2049的300家展位更是相形见绌,甚至疑似有邀请香港本地的年迈长者入内以壮大人流,也因此被戏言“最冷的一次大会”。至于为何而冷?原因多维,一是大会正值关税大战期间,行情表现不佳,熊市性质凸显,参会热情减少;二是此前2月举办的共识大会或多或少抢占先机,在X上可窥见多个曾去过共识大会的KOL并未再度前去香港,一如既往热闹的sideevent也进一步分散了主会场人流;三则是行业普遍问题,无热点、无创新,参与者也多关注价格而非技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参会成为了纯粹凑热闹的社交场。
展位是实力的象征,展位人气更是注意力的集中体现。从今年的大会展位而言,OKX无疑是最火也是最大的展台,交易所仍然是大会的主要赞助商,而现场也是人气爆棚,是人流的核心贡献者,其次就是MEME类别的华人之光GMGN。从热点主题而言,Payfi仍然是万众所归,传统资金在此方面建树颇多,不仅圆桌讨论中汇丰银行、ZAbank等机构热聊Web3支付,现场上海数据交易所以及博时基金也有展位出席,前者主要关注RWA,后者则与当前的Crypto基金关联颇多,或是受到华夏基金(香港)推出的“华夏港元Crypto基金”的启发。
整体来看,从2023年的踌躇满志到2024年的人山人海,再到如今人气冷淡,香港见证了BTC从1.7万美元到10万美元又回落至8.2万美元,熊市到牛市再到牛熊交界的全过程,大会也完美的折射出行业现状。热点与创新不足、真实应用不显似乎已被人刻意忽略,熊市已然初步成型,交易所们焦急拉新,项目方哀鸿遍野,散户苦守山寨币,VC的子弹也接近尾声。但熊市也不乏优点,噪音少、成本低,正是打磨产品是关键期,利于好项目的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新资产流通与钱的流向是关键,传统与新兴正在交融,监管持续完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若要回到大会本身,八卦满场飞、社交正当头仍然是现状的呈现,孙哥女友之谜、鸡蛋文学疯传,熙熙攘攘的人流心思各异,错配似乎也正体现在行业发展中。
话题转向香港,尽管由于各种原因,香港Web3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但生态已然初步成型,且从政策角度,无论是RWA试点,还是稳定币监管,香港在Web3的开放度稳坐全球前列。在大会上,陈茂波表示,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香港金管局也正为香港的稳定币发行人制定监管制度。第二份有关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声明也将在今年公布。截至目前,政府已拨款5000万港元支持数码港推动Web3生态圈建设,吸引多家Web3企业落户香港。
据香港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透露,截至去年9月,香港已拥有超过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年增长达15%以上,涵盖数字银行、虚拟保险、虚拟资产教育平台等多元领域,当中包括8家持牌数字银行、4家持牌虚拟保险公司和10家持牌虚拟资产教育平台。
政策也随之而来,4月7日,香港证监会正式发布通函,明确允许虚拟资产现货ETF在审慎监管框架下参与链上质押活动。同时,亦同步放宽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相关限制,允许持牌交易平台向客户提供质押服务。
虽然香港的窗口作用在当下效应有限,但长期而言,若要从传统机构破圈,集合规与开放为一体的香港,仍是最适合的发展土壤。以此来看,看客们,对香港,或许应该多一点耐心。
在此陀螺财经也附上X上部分参会者的小作文,让大家一窥当前周期行业人士的看法,由于篇幅原因有删减,可去X查看原文。
ABKuai.Dong@_FORAB
1.这应该是参加最冷的一次香港大会了,做展会的朋友们,普遍抱怨今年招商难,媒体的朋友们则抱怨,项目方的单子越来越少了。
2. 不少从大所出来的同行,今年或多或少,都有点想回交易所上班了,虽然工资固定,也比较螺丝钉,但胜在有人发工资 +大平台说出去有面子,再次印证了牛市想折腾,熊市想上班的说法。
3.早几年完成发币的项目方们,正在琢磨趁这波熊市,做点什么,这样下个牛市,又可以发币了,而最近发币的老哥们,基本愁到不行,仿佛做什么都是错的。
4.今年 VC同行们,普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比如之前投的项目,估值给的都太高了,这波被市场出清的有点厉害,但后续遇到很多新的项目,则估值又都非常便宜。
5.CZ和Vitalik同时出现的活动,没想到CZ比V神更受欢迎,搞得大家涌着跟CZ合影的时候,CZ吐槽你们也去找找Vitalik吧。
6.去年大家还在对Ethereum是否出现问题,争论不休时,今年似乎有彻底的共识了,无论是 Vitalik出现的现场,还是私下的场合,到处都是质问和议论声。
7.问了几家做市商和机构,这波都是看 ETH到800以下的居多,主要押注循环贷和*I*C*O那波人的恐慌离场,不过22年6月大家也是这么看的,最后就触碰了下880。
8.今年欧美白人老外,来参会的,明显要少很多,哪怕是技术场,老外的比例都少了,2年前大家对香港故事还非常Fomo,都愿意专门从远处前来,今年似乎没有了那时候的热潮。
9.这次遇到不少做撸毛的老哥,某种程度上,一些老哥确实因撸毛,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去年底到今年初这波发币季,女巫虽埋了一些工作室,但也造富了一批人。
10.虽然大家对香港合规的推进,依然有些难评,但香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趣的加密交流中心,暗流涌动,不少回不去的项目方们,普遍从新加坡前来,而炒币老哥们,普遍从内地过来,彼此间产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摩擦和碰撞。
11.一些中文头部博主,在行业的布局,不光有币圈,也涉及潮牌、医美、港股上市公司等,逐渐形成了很规模的产业网,这点跟欧美的经纪投资公司,越来越像了。
DeFiTeddy@DeFiTeddy2020
只讲叙事的VC币将无法支撑高估值;Meme币长期存在,但是红利正在消失;项目回归到基本面和PMF(产品市场契合度);RWA正在缓慢崛起;AIXCrypto正在寻找PMF,或有1天爆发;未来项目有IPO和TGE两种退出方式。
VC:投不动了,出手比较少,主要管退出和二级,勉强在看AI;
项目方:原来的路走不通了,疯狂pivot,最关心的词是Runway;
投研KOL :市场不想看内容,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奶啥。
ZTZZ@ZTZZBTC
KOL:这一届KOL的质量,远远不如2017-2018的KOL。现在想想,1718的KOL输出的干货,搞事的动力,甚至是眼光的长远,放在互联网里也是顶级的那一批。
项目方:果然烈火见真金,熊市里开始有有意思的项目和团队出现了。但下一轮的热点在哪里,还不是很明确。加上不少VC亏掉了裤子,所以现在大家都处于谨慎投资的状态。如果你是新创业的项目方,不要放弃思考,也不要停止努力。这一轮进圈做项目的人,大多数都是有优秀学历的人,身上的共性很明显。币圈的草莽英雄的确是变少了。有的项目还活着,但已经死了。太多项目方老板在急切的寻求退出路径。
链上交易所这个赛道,的的确确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的。应该不会是什么BOT机器人。这个产品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的,我们尚不清楚,但这个东西真正出现的瞬间,就会如同超新星爆发,给CEX交易所的霸权带来冲击和挑战。
cryptoHowe.hl|0xU@0xcryptoHowe
大会质量和氛围相比去年不及五分之一 印象中去年的会场新项目方还是挺多的,甚至连 Meme项目方都买了展台。今年扫了眼基本都是些大Infra、技术服务提供商。肉眼可见的大家没什么钱了。这次来了挺多新人,老人们来的并不多,同时这次的 KOL含量很高。项目方和VC都少了很多。
打狗工具赛道仍然很火热 最近聊到了好几家新出来的打狗工具,但整体功能和 UI其实都大同小异,甚至连一些大机构本着宁可赌错也不放过的心态开始自己下场做这类工具,间接说明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之后 Meme还是有继续爆发的可能性。但现在做工具类产品 timing并不好,且难以做出差异化,基本都是靠早期占据生态位、中后期各类营销推广以及团队自身人脉资源。Meme赛道性价比最高依然是赌场>工具设施>盘子。
RWA和AI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两个话题。RWA其实是我没想到的,原以为大家会说一些MemeAI之类的Alpha。总的来说RWA这个赛道基本难以证伪,但其本质跟Crypto的关系不大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是传统老钱们在寻求的一种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能更快更简单融钱的新方向。业务向以toBtoG为主,散户们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参与的方式。
问了一圈大家对市场的预期,基本都看 6月过后,但个人认为6月确实是快了点,下半年的确定性可能会更大一些,保持耐心。
免责声明:香港Web3大会:主场人气骤减、RWA是热点 华人大佬聚会最吸睛文章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其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加密货币市场极其波动,风险很高,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在投资加密货币之前,请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场和投资的风险,并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请遵循您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的规定。对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货币所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