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关不羽,来源:冰川思享号
联邦政府动辄“停摆”、“关门”,是美国政治的“日常危机”。1977年至今,美国联邦政府“停摆”20余次,短则数日,长则数周。每次停摆的剧本都差不多。总统和国会两院在政府预算案的分歧无法消弭,联邦政府宣布“关门”。
政经评论人士心情沉重地向公众宣布坏消息,作出的悲观预测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秩序动荡”“国债违约”“经济受挫”,人心惶惶。最终危机解除,市场回暖。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华尔街含泪血赚。
颇可玩味的是,无论停摆数日,还是数周,“社会秩序动荡”“国债违约”“经济受挫”在美国从未发生。
停摆是真停摆,但是仅限于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国防、司法、财政等核心部门运作如常。法院还是要开门的,税收也不会停。
所以,既不会“社会动荡”,也没有“国债违约”。除了一些国立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博物馆、国家公园关闭带来的些许不便,民众的生活几乎不受“停摆”影响。这不禁让人怀疑,那些“非核心部门”永远“停摆”,又如何呢?
这些停了就停了的“非核心部门”,规模到底有多庞大,难窥全貌。因为大部分停摆都有临时拨款法案,所以“非核心部门”从没有全停。历史上波及最广的是1996年克林顿政府“停摆门”,10万联邦雇员无薪休假。这肯定不是全部,却也相当惊人了。
没有人说得清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养了多少雇员,为美国公民提供他们并不需要的“服务”。但是,因此造成的后果人所共知,那就是联邦政府的财政已经庞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2024财年,美国联邦支出较上一财年增加了1.695万亿美元,达到5.742万亿美元,赤字率从6.2%上升至6.4%。联邦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从22.5%增至23.4%。高支出、高赤字,再次逼近债务上限。财政危机的警报再次拉响。
▲DOGE办公室设于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大楼(图/维基百科)
和很多“××内阁”相比,DOGE在程序上是相当正式的。DOGE依据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首日签署的14158号行政命令成立,是总统行政办公室的正式部门。该行政命令还把美国数字服务局重组更名为美国DOGE服务局,而美国数字服务局是总统行政办公室下属的技术部门,奥巴马总统颁布的行政命令设立的“老部门”。
内阁部门配合总统授权的行政团队开展工作,也是美国政治的常见操作。而且,这种“有编制的”配合“没编制的”玩法,就是用于总统排除行政体系干扰、推行强势改革的制度安排。最著名的当属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智囊团”主导的“罗斯福新政”,奥巴马的福利化改革也是这种模式。
罗斯福做得、奥巴马做得,特朗普就做不得了?因为特朗普是个“坏人”、“坏总统”,就要另搞一套“联邦政府授权”,显然不对嘛。
所以,可以对DOGE的改革不满,但是指责DOGE“没有获得联邦政府授权”是毫无依据,既没有法理依据,也没历史惯例的事实依据。
DOGE改革的争议点,并不是行政体系的内部授权,而是和美国国会预算管理权的外部关系。这一点也反映在民意上。先看一份出自哈佛团队的民调: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哈佛的民调,不是因为哈佛有多靠谱,而是以哈佛的左翼立场不会偏袒特朗普政府,所以更有说服力。
这份民调中,涉及DOGE的有两条。“寻找并消除政府支出中的欺诈和浪费”,是DOGE的职能,支持率高达76%,不存争议。经历了联邦政府隔三差五波澜不惊的“停摆”,美国民众也看出了其中的猫腻。
“削减国会已经分配的政府支出”是DOGE目前正在做的,59%的支持率本身并不算低,相比76%还是有点差距,算是有所疑虑。
DOGE现有的作为,真正可能存有争议的是砍预算。这些因部门被裁、职能缩水涉及的预算,是经国会批准的。国会给了钱,政府有权不花吗?
支持者认为,国会给预算的拨款权,不应也不能阻止政府省钱。政府机构调整直接砍预算的先例比比皆是,DOGE无非是动静搞得有点大,性质上并没有不同。
反对者认为,这些预算有不少已经执行到商务合同的阶段,突然砍掉会造成民间损失。这也是有依据的,比如这次被重拳出击的国际开发署有5000万美元的预算购买美国农产品援外,被DOGE砍没了,卖家受损失了。
法理角度讲,支持者占理。美国国会管天管地,不应该管政府节省开支。现实角度讲,连带造成的民间损失应该考虑。如果政府违约,该赔钱赔钱。这在美国是很常见的。打补丁不难。
抓着这种鸡毛蒜皮否定DOGE改革,有上纲上线之嫌。借题发挥,推出所谓“温和改革”的替代版本。然而,所谓的“温和版本”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老生常谈。
正是数十年屡败屡战的“温和改革”耗尽了美国民众的耐心,才有了激进的DOGE上线的空间。
降低政府支出,提高政府效率,是美国政坛多年的“政治正确”。温和的降本增效方案,一茬又一茬,根本起不了作用。有的甚至起了很恶劣的反作用。
美国政坛“圣徒级”大好人吉米·卡特总统在任时,搞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联邦公务员考核制度改革。他希望公务员的功绩考核更公平公正,以促进公务员的工作效率。为此,卡特废除了执行将近一个世纪的彭德尔顿法案,把原来的一个委员会,拆成了三个。
分权有利于公正,看上去也很合理。然而,这项改革的唯一成果是增加了9800个“高级公务员”的岗位。凭着这点香火缘,这位任职期间表现极差的老好人,在退休后十分活跃。声望越来越高,活出了年高德昭的风范。温和的确有温和的好处,但和联邦政府提高效率无关。
“提高政府效率”,从来都是正确的废话。政府财政的本质就是花别人的钱,办大家的事。操盘的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不可能有效率。他们自己找到了利益驱动,效率是有了,却不是公众想要的那种。
温和的缩编、裁员也有过多次尝试,里根和尼克松两位共和党总统尤为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只是按下了暂停键。短暂的药效,根本不能阻止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毫无节制地攀升。
为美国国际开发署辩护者最大的论据是这些慈善项目改善了美国在当地的形象,是宪法所言的“公利”。可是,这些“公利”的绩效有量化标准码?或许利比里亚的受益者懂得感恩,可是这种所谓“公利”比改善美国国防、提高美国司法水平、维护财政安全的“公利”更重要吗?
官僚热衷此道可以理解,这种远程慈善名声好、花钱多,绩效标准模糊且难以核查,谁不爱?这是他们乐于承担的“职责”,却不是美国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
哪个部门搞不好,就越是要投钱,这是政府独有的特权。所以,历届政府高度重视下,教育支出的增长在内阁部门中的排名始终靠前。
2024年财年,美国政府的教育就业和社会服务支出同比增长50%,远超国防开支的9%增幅。美国教育部作为联邦政府最年轻、规模最小的内阁部门俨然成了冉冉升起的吞金兽新星。
教育部的飞升之路,很有代表性。联邦政府的机构膨胀、开支增长、效率低下,就这样走向了失控。是“让教育部关门”不负责任,还是巧设名目扩大政府职责不负责任?
DOGE绝非完美,很多问题都可以商榷。马斯克能走多远,目前也很难判断。美国每年20多万亿美元财政支出巨大蛋糕的利益共同体,藏污纳垢、积弊如山,需要勇气面对。但是,仅有勇气是不够的。埃隆·马斯克的从政之路,注定是坎坷的,失败也不意外。
无论成败,DOGE的强势上线,本身足以说明美国联邦财政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程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美国民众的共识。但是,问题或许还没到最坏的地步。美国联邦制的行政体系,没有“上下对齐”的包袱。
联邦层面的机构改革,受到州以下层面的掣肘较小,容错率也较高。DOGE大刀阔斧试一下,又有何妨?联邦政府“停摆”危机,也没天塌地陷,“大政府”依赖症的受害妄想大可不必。
▲DOGE的官方网站(图/网络)
可笑的是,一些DOGE反对者已经急于宣布其失败。“没省钱,哪里省钱了?”的指责尤为荒唐。DOGE正式成立距今不过1个多月,第一个财政季还不到,还没有正式决算,当然“没省钱”。结婚仨月没见怀上,就说人家不孕不育,肯定错不了。这种“批评”有意义吗?
更可笑的是,一面指责DOGE“没省钱”,一面为每年400亿美元预算支出的美国国际开发署隆重发丧。这400亿美元哪儿去了呢?一个月省几百亿,说“不省钱”挺昧良心的。
免责声明:马斯克这次若失败 美国债务危机就没治了文章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其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加密货币市场极其波动,风险很高,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在投资加密货币之前,请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场和投资的风险,并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请遵循您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的规定。对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货币所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