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leel加六、Peggy
USDC发行方Circle在美股成功上市,首日飙涨168%,募资11亿美元,成为稳定币第一股;Gemini也紧随其后提交了IPO文件;而另一家此前较少人提起的交易平台Bullish,也被媒体爆出已向SEC秘密递交了上市申请。
在币圈最赚钱的CEX赛道中,Bullish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事实上它的「出身」其实非常显赫。
2018年,EOS横空出世,号称Ethereum的终结者,背后的公司Block.one靠着这波热潮进行了一场史上最长、金额最高的*I*C*O(首次Tokens发行),一共筹得了惊人的42亿美元。
几年后,当EOS热度散去,Block.one「另起炉灶」,转头做了一个主打合规、瞄准传统金融市场的Crypto交易平台——Bullish,也因此被EOS社区「扫地出门」。
2021年7月,Bullish正式上线。初期启动资金就包括:Block.one投入的1亿美元现金、16.4万枚Bitcoin(当时价值约97亿美元)和2000万枚EOS;外部投资者还追加了3亿美元,包括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Thiel、对冲基金大佬AlanHoward和加密行业知名投资人MikeNovogratz等人。
这样计算下来,Bullish上线时的总资产规模就超过了100亿美元,可谓豪华至极。亲「Circle」远「Tether」,Bullish「志在合规」
Bullish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规模不重要,但是合规很重要。
因为Bullish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在加密世界赚取多少利润,而是要做一家「能上市」的正规交易平台。
在正式运营前,Bullish就与一家上市公司FarPeak达成协议,投资8.4亿美元收购该公司9%的股份,并进行25亿美元的合并,以此实现曲线上市,降低传统的IPO门槛。
当时的媒体爆料,Bullish估值为90亿美元。
这家被合并的公司FarPeak之前的CEOThomas,是Bullish的现任CEO,他有非常强的合规背景:此前曾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首席运营官和总裁,期间表现出色;与华尔街的巨头、首席执行官和机构投资者都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在监管和资本层有广泛资源。
值得一提是,Farley在Bullish对外投资和收购的项目不算多,但在币圈响当当的并不少:Bitcoin质押协议Babylon、再质押协议ether.fi、Blockchain媒体CoinDesk。
总之可以说,Bullish是币圈里最想变成「华尔街正规军」的一家交易平台。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合规比他们想象的要难更多。
美国监管态度日益强硬,Bullish原本的合并上市协议在2022年就终止,18个月的上市计划告吹。Bullish也曾考虑收购FTX,以实现快速扩张,但最终未成行。Bullish被迫寻找新的合规路径——比如转战亚洲和欧洲。
根据Kaiko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USDC在CEX(CEX)上的交易量明显上升,仅3月就达到380亿美元,远高于2023年的月均80亿美元。其中,Bullish和Bybit是USDC交易量最大的两个平台,两者合计就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Bullish和EOS的「爱恨情仇」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Bullish和EOS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前任与现任。
虽然Bullish传出秘密提交IPO申请的消息后,A(原EOS)的币价一下上涨了17%,但事实上,EOS社区与Bullish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因为Block.one在抛弃EOS之后,转身就拥抱了Bullish。
回到2017年,公链赛道正值黄金时代。Block.one一纸白皮书推出了EOS,一个喊出「百万TPS、零手续费」口号的超级公链项目,一时间吸引全球投资者蜂拥而至。一年之内,EOS就通过*I*C*O募集了42亿美元,刷新了行业纪录,也燃起了一个属于「Ethereum终结者」的幻想。
然而梦开始得快,崩塌也来得迅速。EOS主网上线后,用户很快发现,这条链并不如宣传那般「无敌」。转账虽然不用手续费,但要质押CPU和RAM,流程复杂,操作门槛高;节点选举也不是想象中的「民主治理」,反而很快被大户和交易所控制,出现了贿选、投票互刷等问题。
但真正使EOS加速衰落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是来自Block.one内部的资源分配问题。
Block.one原本承诺会拿出10亿美元支持EOS生态,但实际做的事情却完全相反:大手笔买入美债、囤积16万枚Bitcoin、投资失败的社交产品Voice,还把钱用来炒股、买域名……真正用来扶持EOS开发者的,少得可怜。
同时,公司内部的权力高度集中,核心高管几乎全由Block.one创始人BB及其亲属、朋友组成,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式的「家族企业」。2020年后,BM宣布离开项目,这也成为Block.one与EOS关系彻底分裂的前兆。
而真正引爆EOS社区怒火的,是Bullish的登场。
从「现金流为王」的角度上来说,Block.one今天很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比微策略更有「前瞻性」的公司,也是加密史上最赚钱的「项目方」之一。只不过,它不是靠「建成一个伟大的Blockchain」,而是靠「如何最大限度地保住本金、扩大资产、顺利退场」。
这正是加密世界讽刺和真实的另一面:在币圈,赢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技术最好」和「理想最燃」的那个,而可能是最懂合规、最会审时度势和最擅长留住钱的那个。
免责声明:起底Bullish:母公司抄底16万个BTC 6年赚百亿文章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其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加密货币市场极其波动,风险很高,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在投资加密货币之前,请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场和投资的风险,并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请遵循您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的规定。对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货币所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