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巨头落子、立法赛跑、资本狂欢 全球稳定币风暴如何演进

  • 2025年6月10日 04:53

作者:唐郡康恺摘要

各国家地区前所未有的立法背书,使稳定币获得了比前辈Bitcoin更高规格的发展空间。其将冲击传统跨境支付,这不仅是一场商业角逐,更关乎未来主权货币的地位。

一场边缘世界的虚拟狂欢终于延伸至现实。

美东时间6月5日,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美元硬币)发行方CircleInternetGroup,Inc.(下称“Circle”)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上涨122.58%,盘中因股价涨幅波动过大,一度触发临时熔断。

截至当日收盘,Circle股价上涨168.5%,总市值超180亿美元。次日,Circle股价继续上攻,当前市值已超238亿美元。

资本市场的热情来自主权国家、地区对于Crypto前所未有的背书,这使得稳定币比它的Bitcoin前辈赢得了更高规格的发展空间。

两周前,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下称《GENIUS法案》),中国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下称《条例》),前后仅相隔两天。

更早之前,欧盟、新加坡、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已将稳定币纳入监管。

作为特殊的Crypto(CryptoCurrency),稳定币具有去中心化、点对点、低成本、高效率等Blockchain技术优势。与Bitcoin等Crypto不同,稳定币通常与法定货币等参考资产挂钩,以维持币值相对稳定,并充当加密资产交易的媒介。

2014年,泰达公司(Tether)发行了第一枚稳定币USDT(泰达币),标志着稳定币的诞生。近年来,凭借价值稳定、效率高、成本低等特性,稳定币逐渐向跨境支付等传统金融领域渗透。

与官方立法行动同步,全球支付巨头Visa(维萨)和万事达卡宣布将稳定币纳入其全球支付体系。这意味着稳定币有望成为全球交易中主流的支付与结算选项。

2023年中国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以来,蚂蚁、京东、腾讯等中国金融科技巨头齐聚香港,在香港Web3(第三代互联网)产业浪潮中探寻新机遇。

“非常令人振奋。”《条例》获得通过后十天,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Blockchain业务总裁边卓群接受《财经》采访时感叹,稳定币合规有望打开Web3资产交易规模化发展的窗口。

“《条例》为香港稳定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这也是全球Crypto产业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京东币链科技CEO(首席执行官)刘鹏表示。

商业竞逐:巨头密集落子

在稳定币棋局之上,商业机构早已竞相落子。

纽约时间4月29日,万事达卡官网发布新闻稿称,鉴于全球对通常与法定货币挂钩的Crypto等数字化资产监管日益明朗,不久之后将为商户新增“稳定币结算”选项。

旧金山时间4月30日,Visa官网宣布与金融科技公司Bridge合作,为用户提供链接稳定币的卡产品。持卡人可直接使用稳定币余额在全球任何接受Visa的商户进行日常消费。

Visa首席产品和战略官JackForestell说:“我们专注于以无摩擦和安全的方式将稳定币整合到Visa的现有网络和产品中。”

此外,美国的在线支付机构Paypal、Stripe等都已经推出了稳定币支付。

在中国香港,蚂蚁、京东等金融科技巨头正密切关注稳定币牌照落地进程。

2024年7月,京东集团旗下京东币链科技与其余两家公司一起入选中国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刘鹏接受《财经》采访时透露,目前京东稳定币已经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测试场景主要包括跨境支付、投资交易、零售支付等,未来将面向零售和机构提供移动端及PC端应用产品。

“通过Blockchain技术发行支付型稳定币,不仅可以解决自身跨境结算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地服务其他企业和实体经济,于公司于社会,都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应。”刘鹏对《财经》表示。

下一步,刘鹏表示,“可以预见香港金管局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发牌事宜,我们也正在配合监管完成沙盒测试,具体发牌时间还在等监管的通知。”

蚂蚁数科则希望合规稳定币能够打开其RWA(RealWorldAssetstokenization,实物资产通证化)业务的增长入口。

2024年8月,在香港金管局的指导下,蚂蚁数科支持内地新能源上市公司朗新科技成功完成RWA跨境融资,即将新能源充电桩资产的收益权Tokens化(即通证化),使之成为链上资产,在Blockchain平台上面向全球投资者发售融资。

“香港立法赋予稳定币以合法身份,相当于给Web3的链上交易发了一张‘准生证’。”边卓群表示,合规稳定币将为RWA等链上交易提供合法的交易货币,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相关业务探索给予认可。在获得合法身份之后,稳定币、RWA等业务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

边卓群表示,合规稳定币将为RWA等链上交易提供合法的交易货币,这意味着监管层面对相关业务探索给予认可。在获得合法身份之后,稳定币、RWA等业务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

“相信我们的RWA和香港稳定币的结合,会催生出广阔的应用场景,推动港元稳定币发展壮大。”边卓群称。

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已入局。

早在2019年,摩根大通就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JP.Mcoin(摩根币)。

近日,据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正在探讨是否联手发行一种联合稳定币,参与讨论的公司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同时,一些美国地区银行和社区银行也在考虑,是否成立一个独立的稳定币联盟。但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这样的项目会更加困难。

在首批入选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的三家公司中,包括渣打银行(香港)、安拟集团、香港电讯(HKT)成立的合资公司。据介绍,渣打银行是中国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有助于合资公司充分应用银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严谨的管治。

在日本,该国最大银行三菱日联据报正筹备发行日元稳定币。

“2025年以来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发展正在全面推进。”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等人在《财经》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这一方面体现为稳定币发行人与支付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则是银行机构也在纷纷入局稳定币业务。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等人在《财经》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这一方面体现为稳定币发行人与支付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则是银行机构也在纷纷入局稳定币业务。

支付革新:跨境成最大场景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财经》,截至目前,稳定币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加密资产交易,即“炒币”。

实际上,2014年稳定币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炒币的出入金问题。一方面,加密资产交易多发生在不合规的离岸交易所和DEX内,这类交易所往往无法接入主流银行系统,投资者资金缺乏进出渠道;另一方面,Bitcoin等Crypto价格波动频繁,无法承担交易货币功能。

在此背景下,价值稳定且能够与传统金融系统连接的稳定币应运而生。以投资Bitcoin为例,投资者需先购买稳定币,再使用稳定币在交易所内买卖Bitcoin。正因如此,稳定币被认为是法币与Web3数字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

在Crypto投资者们“炒币”热情的推动下,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据邹传伟介绍,在传统的跨境交易场景中,交易资金通过银行账户体系向境外流动,而交易信息通过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等报文系统传输,二者交汇后才能完成支付结算。同时,跨境支付往往存在跨时区、跨系统、跨网络、跨银行交割的情况,每个环节都要做KYC(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合规审查,综合下来成本较高、效率偏低。

稳定币具备“点对点”交易特性,跨境支付通常只需要一个钱包地址。“稳定币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二为一,而且都是跑在一个Blockchain系统上,24小时都在运行,也没有中间环节,当然更快。”邹传伟表示。

沈建光此前文章提及,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现有的银行跨境汇款通常需要五个工作日左右才能结算,平均成本率在6.35%。但基于Blockchain的稳定币支付,支持全球“7×24”实时支付,且费用非常低,如通过Solana等Blockchain发送稳定币的平均成本为0.00025美元左右,币安支付(BinancePay)的稳定币转账在转账金额超过14万USDT时,才收取1美元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鹞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一笔典型的B2B跨境支付固定成本在25美元-35美元之间,其中账户流动性成本、财务操作成本以及合规成本占大头。“未来,稳定币进入监管合规框架后,传统跨境支付所应付出的各项成本也将施加于稳定币,只有用实践才能检验稳定币跨境支付的成本优势。”赵鹞表示。

稳定币支付的能力和稳定性也在不断提升。沈建光表示,Solana等主网持续处理的实际TPS(每秒交易数量)已经达到2000次-3000次,已在向Visa、万事达卡等主流支付机构快速靠拢。

沈建光表示,Solana等主网持续处理的实际TPS(每秒交易数量)已经达到2000次-3000次,已在向Visa、万事达卡等主流支付机构快速靠拢。

在京东开展的稳定币沙盒测试中,跨境支付也呈现出交易速度快、成本低、服务全年不中断等特点。“这使它非常适合目前的国际贸易结算应用。”刘鹏称。

凭借全天候运行、天然跨境、即时结算、成本较低等特性,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已成共识。

Circle公司在招股书中断言,其稳定币网络有潜力颠覆国际汇款和跨境支付市场。麦肯锡《2024全球支付报告》显示,2023年国际汇款和跨境支付收入约为2880亿美元。

边卓群亦对《财经》表示,“稳定币最大的使用场景是跨境支付,可实现低成本、T+0(实时)的跨境支付体验。”

由此也延伸出一个问题,稳定币会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现有跨境支付结算体系?

“稳定币支付网络是一种基于Blockchain的非银行支付系统,肯定有它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但它与现有的支付系统,比如基于银行账户和SWIFT这类报文系统所构成的全球支付网络是两回事,二者不具有可比性。”邹传伟表示。

“按照主流稳定币法案的规定,稳定币更多被定义为支付工具,本质上与我们熟知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余额类似,你很难想象老百姓不用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而是把钱都充到支付宝和微信里来用。”邹传伟认为,稳定币的天然特点决定了它更多是一个聚焦零售支付的系统,在跨境支付中也更多被用于零售支付场景,其中包括炒币。

邹传伟认为,稳定币的天然特点决定了它更多是一个聚焦零售支付的系统,在跨境支付中也更多被用于零售支付场景,其中包括炒币。

国际贸易结算中,稳定币“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不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赵鹞表示,“点对点”的去中介化忽视了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时间和空间双重信息不对称问题,忽视了人类在长期以来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体系,也忽视了国际贸易对保险、公证、检验等各类型中介服务机构的内在需要。正是因为国际贸易结算的复杂性,人们才发展出信用证(L/C)、托收(Collection)、电汇(T/T)等各种贸易结算工具,而接近“点对点”支付的电汇所能适用的贸易场景少之又少。

赵炳昊2022年发表于《政法论坛》的一篇文章指出,“稳定币的便捷性和全球性也带来了诸如跨境*洗*钱、逃避外汇监管等诸多监管难题。”

“电诈、毒品、*洗*钱等等,凡是涉及资金交易的违法犯罪活动,都存在使用稳定币逃避监管的情况。”赵炳昊告诉《财经》,“以电诈为例,诈骗方得手后迅速将电诈资金转换为稳定币后转移,稳定币匿名性强、资金转移速度快,从技术上给司法机关带来极大挑战。”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曾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发布会”上介绍,诈骗集团利用Blockchain、Crypto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从资金通道看,传统的三方支付、对公账户*洗*钱占比已减少,大量利用跑分平台加Crypto*洗*钱,尤其是利用USDT危害最为严重。

“稳定币与传统支付结算体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并行的状态。”邹传伟总结。

“支付只是市场主体经营中的一个环节,最终是为了获取以法定货币计价并以法定货币体现的收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稳定币最终必须上岸兑现为法定货币,并记入银行账户以获取利息收入。”

在刘晓春看来,跨境支付中不同币种的兑换不是稳定币所能解决的,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清算体系来实现。由此可见,稳定币的真正成功,不是脱离银行体系,而是必须与银行体系高效无缝对接。

货币角力:美元化卷土重来?

围绕稳定币展开的立法、商业竞赛背后,隐含着主权货币的角力。

特朗普政府强推《GENIUS法案》的一个关键背景是:美元地位正在衰落。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下降至57.80%,创1995年有统计以来新低。

2025年4月、5月,美国国债连续两个月出现剧烈波动,市场对美债作为“最安全资产”的信任出现松动。

与此同时,美元计价的稳定币占到了稳定币总市值的99%以上,其储备资产以美债为主。截至2024年末,泰达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美国国债规模高达1130亿美元,一跃跻身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

德银认为,由于稳定币法案正式确立了稳定币发行方作为准货币市场基金的角色。这不仅支持了美国短期债务市场,还将非美元流动性引导至美元。

根据美联储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美元流通中的现金(M0)规模为5.8万亿美元。美联储此前估计,约60%的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照此计算,目前流通在美国境外的美元现金规模为3.48万亿美元。

“稳定币与现金有替代关系,如果美元稳定币替代流通在美国境外的美元现金,那也将是上万亿美元的规模。”夏乐表示,这意味着美元稳定币可能带来上万亿美元的美债购买力。

渣打银行报告预计,到2028年底稳定币发行量将达2万亿美元,由此带来额外1.6万亿美元的美国短期国债购买需求。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GENIUS法案》构建一个“链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美元的锚从黄金变成美债。

对此,亦有人持不同意见。

在邹传伟看来,所谓“链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夸大了稳定币的作用。“美国国债总量超过36万亿美元,稳定币总体量才2500亿美元,且主要储备短期美债,它不足以解决美国国债的问题,特别是长期美债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来讲,假设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的美债能够扩大至当前的10倍,这对于美国而言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点?还需观察。”邹传伟表示,理论上,稳定币的用户可以随时按面值赎回,发行方则对应卖出储备资产,一旦用户集中赎回,稳定币发行方集中抛售美债,可能引发市场动荡。

“理论上,美元稳定币面临‘不可能三角’:美元稳定币大规模发行,储备资产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国债(特别是长期国债),用户可以灵活赎回,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邹传伟说。

尽管如此,美元稳定币将强化美元地位几乎已成业内共识。

“主要是因为美元稳定币将强化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夏乐表示,在一些主权货币不够强势的国家,美元稳定币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当地主权货币,进入日常支付,冲击一国货币体系,即所谓“美元化”问题。

此前,主权国家主要通过立法和执法确保主权货币地位,但稳定币作为线上支付工具,给当地政府的监管也带来了不小挑战。

实际上,邹传伟对《财经》表示,中国内地也有居民和机构持有和使用美元稳定币,应用场景包括日常支付、贸易结算、投融资甚至资本外逃等,形成“美元飞地”。

以跨境电商场景为例,一位境内Crypto投资者和研究人士对《财经》表示,他在义乌等地实地调研发现,部分跨境电商在销售过程中收取美元稳定币,以降低收款成本、提高收款效率,同时规避外汇管制。在境内的交易中,也存在使用美元稳定币的情况。

另一位来自跨境支付机构的人士对《财经》表示,目前确实有极少数跨境电商和部分传统跨境贸易商使用美元稳定币进行交易。这种现象可能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外汇环境复杂、传统银行跨境处理能力较弱(当地银行无法办理外汇兑换或处理时间过长)的国家和地区。

对此,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人民币是强势货币,美元稳定币在境内的隐秘流通不会撼动人民币的主权货币地位,但应关注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王永利撰文指出,“美元稳定币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带来全新的挑战,如果在支付效率、清算成本等方面不能赶超美元稳定币,那么,人民币跨境支付和国际化发展将面临很大束缚。”

有鉴于此,包括王永利在内的专业人士均建议,应加强对稳定币的研究,并考虑在中国香港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进行相关探索。

“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实际被用于日常支付,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以替代这部分需求,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夏乐称,面对美元稳定币未来可能带来的外溢效应,中国要尝试发行人民币稳定币,才能知道如何应对。

在当前的规则下,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一个足够有深度的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夏乐表示,“当前离岸人民币货币产品有限,短期利率波动幅度较大,能否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夏乐表示,“当前离岸人民币货币产品有限,短期利率波动幅度较大,能否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此外,稳定币自身也可能出现价格脱锚等风险。

2022年5月,全球第三大美元稳定币UST因锚定资产价格暴跌而脱锚,最终走向系统性崩溃,一度超过180亿美元的市值归零。

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也在向稳定币渗透。2023年3月,硅谷银行遭遇存款挤兑后倒闭,Circle未能成功提取存放在该行的部分现金储备。受此影响,USDC被投资者恐慌性抛售。USDC价格一度脱锚,跌至0.87美元附近。

2023年3月,硅谷银行遭遇存款挤兑后倒闭,Circle未能成功提取存放在该行的部分现金储备。受此影响,USDC被投资者恐慌性抛售。USDC价格一度脱锚,跌至0.87美元附近。

“稳定币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合规风险等等。”一位深耕中国香港市场的科技人士对《财经》表示,对此,《条例》从立法层面对稳定币的发行和管理做了细致的规定,包括流动性管理、储备资产管理、技术风险管理,以及KYC、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合规管理等。

“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预计相关举措会更加细致和落地,以严格把控风险。”前述人士称。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