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Crypto与金融体系加速融合的趋势与前景

  • 2025年5月31日 16:44

文章出处:沈建光、朱太辉,“Crypto与金融体系融合加速,四大趋势值得关注”,《第一财经》,2025年5月18日。

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系列研究12

2025年以来,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节节攀升,Bitcoin价格一度突破10万美元,去中心化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全球Crypto市场步入了规范创新和快速发展期。

更为重要的是,Crypto与金融体系展现出了全面融合发展的趋势,稳定币与支付体系的融合创新快速推广,银行机构积极拓展Crypto服务、资本市场与加密市场融合全方位推进。

在此过程中,美国引领全球主要国家加快制定稳定币和Crypto监管法规、加大对Bitcoin等Crypto的战略储备投资等,加快了Crypto的正规化、大众化发展,也为Crypto与金融体系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

展望未来,稳定币、Crypto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发展趋势难以逆转,其中稳定币在重塑全球支付体系、Crypto在升级全球金融基础性设施、Tokens化在改造资产交易结算体系方面的表现,值得重点关注。趋势一:稳定币与支付体系的融合创新“大干快上”

稳定币在支付时间和成本上拥有明显优势。稳定币是基于Blockchain点对点支付,支付即结算,在支付效率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现有的银行跨境汇款通常需要长达5个工作日才能结算,而基于稳定币的跨境支付,100%的交易都会在不到1小时内完成。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传统模式下跨境汇款的平均成本率为6.35%左右,但通过Solana等高性能Blockchain发送稳定币的平均成本约为0.00025美元。此外,基于Blockchain技术的支付基础设施,例如Ethereum和Tron,还通过引入类似“Gas费”的机制实现交易优先级的差异化管理。

稳定币正被广泛用于现实经济金融交易支付。除了用于加密资产的交易支付之外,近年来稳定币还被快速应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企业间支付、消费者支付、员工薪酬支付和其他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等。

Visa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超过了22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稳定币的活跃持有地址超过2.4亿个,调整后的稳定币支付交易次数高达14亿次,交易规模高达6.7万亿美元。其中,头部稳定币发行人也在不断探索拓展稳定币支付场景,稳定币发行人Tether与阿联酋房地产平台ReellyTech合作,允许购房者使用USDT等进行房地产买卖交易。一些实体企业也开始接受稳定币支付,2025年以来新加坡美罗百货商店开始接受顾客使用稳定币USDT、USDC、WUSD进行支付,全球连锁零售巨头SPAR(在全球48个国家拥有13900多家门店)正在瑞士测试Crypto支付。

图表1:全球稳定币支付规模的变化

银行机构利用Blockchain改造升级金融基础设施。为提高支付效率和降低支付成本,2023年摩根大通将摩根币升级为Blockchain支付平台Kinexys,日均交易量已超过20亿美元,目前高盛、贝莱德、印度的AxisBank、巴林银行ABC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等都在使用Kinexys平台进行跨境支付和外汇结算服务。2025年以来,为降低交易对手风险,瑞士金融科技公司兼基础设施提供商Taurus宣布推出银行间数字资产(Crypto与Tokens化资产)交易平台Taurus-NETWORK,连接全球金融机构,自动开展数字资产的抵押贷款、实时结算和运营,无需依赖第三方来处理或解除交易;在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的监管框架下,渣打银行与Crypto交易所OKX联合推出全球质押资产镜像项目,接受机构客户以Crypto和Tokens化货币市场资产作为场外交易质押资产,其中渣打银行负责安全存储质押资产,OKX负责管理质押资产并执行交易。

总的来看,银行机构正在通过发行稳定币、提供稳定币与Crypto交易中介服务、利用Blockchain升级支付、交易和资产管理基础设施等方式,积极布局Crypto服务;银行机构的参与大大增强了Crypto交易的流动性,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安全入口,同时加速了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与去中介化。趋势三:资本市场与加密市场融合全方位推进

越来越多的机构推出Tokens化金融产品。Tokens化借助Blockchain,可以实现即时购买、出售和转让,无需文书工作和中介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减少结算风险。在现实资产Tokens化方面,金融资产Tokens化在金融监管部门和头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走在了最前列。2022年新加坡金管局启动了Tokens化实验项目ProjectGuardian,2023年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推出了Tokens化基金项目BUIDL,2024年中国香港金管局启动覆盖资产Tokens化的监管沙盒ProjectEnsemble,金融资产Tokens化已经覆盖国债、企业债、基金、股票等领域。截至2025年4月的12个月内,现实世界资产Tokens化的市场规模翻了一倍(超过220亿美元),持有人超过10万,发行人接近190个。麦肯锡2024年6月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Tokens化金融资产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不包括Crypto和稳定币)。

图表3:全球资产Tokens化(RWA)的规模变化

其中,澳大利亚计划2025年推出Crypto监管立法,用于监管稳定币发行方、Crypto交易所、托管服务以及经纪平台等,并减少金融机构的去银行化行为(即限制向Crypto公司提供服务);英国财政部发布声明称,英国计划与美国合作推动加密行业创新发展,将通过“变革计划”为Bitcoin、Ethereum等加密资产服务商制定新规,以提升投资者信心并促进增长;日本金融厅审议批准了《资金结算制度等相关工作组报告书》,在加强交易所破产时用户保护、对稳定币交易推行“旅行规则”的同时,允许开展Crypto中介业务、拓宽稳定币发行人资产投资范围,以更好实现安全合规与创新发展的平衡。

美国引领各国政府推进Crypto战略储备投资。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建立“战略Bitcoin储备”和“数字资产库存”,将政府通过司法程序和行政罚款没收的约20万枚Bitcoin(价值约200亿美元)纳入储备,并探索通过预算中性策略增持Bitcoin,同时美国议会推进“Bitcoin战略储备”法案的制定。在美国的带动下,一些国家也在考虑推进Bitcoin储备投资。2025年4月,币安首席执行官RichardTeng接受采访时表示,币安一直在为多个政府提供建立战略Bitcoin储备和制定加密资产监管法规方面的建议。此外,法国、挪威、沙特、新加坡、文莱等多个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加大Crypto投资。近期,英国六家数字经济行业协会联合致函首相办公室,呼吁该国政府任命Crypto特使并制定数字资产专项发展计划,强调英国需“加强战略聚焦”以推动加密领域的投资、就业和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在特朗普政府稳定币和Crypto新政的带动下,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稳定币与Crypto监管法规,极大地降低了稳定币与Crypto市场发展的政策不确定性;美国引领各国政府和主权财富基金加大对Bitcoin等Crypto的战略储备投资,在推动Crypto的正规化、合法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缓解了传统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与稳定币、加密生态的融合发展的后顾之忧,标志着Crypto作为资产类别的成熟。未来展望

稳定币与Crypto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与推进金融普惠发展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稳定币、Crypto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发展趋势将难以逆转。未来,随着Blockchain技术的迭代成熟与各国监管框架的加快完善,这种融合趋势将加快向纵深推进,融合业务生态将更加丰富,最终将对全球金融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稳定币、Crypto将与央行Crypto实现互补发展,全面改进支付效率和降低支付成本,重构全球支付体系,并带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发展。尽管前些年一些国家只支持央行Crypto实验,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稳定币、Crypto创新发展,但最近大都转向了支持三者共同发展的模式。欧盟、日本、阿联酋、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支持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在推进央行Crypto应用测试的同时,明确了或正在制定稳定币、Crypto活动的监管法规,规范稳定币与Crypto的创新发展。

Crypto在技术完善和监管规范的支持下,将从“替代性资产”转变成“大众化资产”,并最终升级为“基础性设施”,重塑全球金融格局。TripleA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Crypto持有者5.6亿人,持有率(渗透率)在6.9%左右,但2025年以来相关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美国、韩国、新加坡、阿联酋的Crypto持有率都超过了20%;同时Bitwis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共购入95431枚Bitcoin,环比增加16.11%,持有Bitcoin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9家,环比增加17.91%,一些企业将Bitcoin等作为财务储备资产。这些表明,随着Crypto与金融体系的融合发展,Crypto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大众化资产。

Tokens化是继ETF之后的变革式创新,正在向股票、债券、房地产、艺术品等全类资产渗透,最终改造资产交易结算体系。Tokens化的理想目标是要实现“一切皆可Tokens化”,让资本实现全天候全球化无摩擦流动。尽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时间,但正如《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12月指出的,由于Tokens化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减少结算风险,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对资产Tokens化的兴趣持续升温。新加坡的Tokens化项目ProjectGuardian、中国香港的Tokens化项目ProjectEnsemble、贝莱德的BUIDL基金项目表现出来的吸引力表明,现实资产Tokens化已经来到了上链试验走向实际应用的转折点。

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各国及时完善政策法规和监管框架,同时针对稳定币与Crypto天然的全球化属性完善全球监管治理机制。一方面,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按照中心化金融服务模式构建的,而Crypto体系的去中心化意味着完全按照“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来监管Crypto最终可能行不通。另一方面,当前的金融监管和治理是国家化的,而Crypto和去中心化金融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监管组织更加关注和重点解决“业务全球化、治理国家化”的问题,并防范美国在全球Crypto治理体系中的霸权主义。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weizhangshensu.cn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南宫28